當今世界科技呈現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
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《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》戰略研究報告發布會上指出,當今世界科技正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,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:
一是科技發展呈現多點突破、交叉匯聚的態勢,物質科學探索不斷向宏觀拓展、微觀深入和極端條件方向發展,生命科學向精確化、可再造、可調控方向發展,人類正在進入用信息和信息技術精細調控物質和能量的時代,許多基本科學問題面臨突破,不斷催生新的學科生長點。
二是大數據科學成為新的科研范式,互聯網技術、互聯網經濟學、超級計算、環境科學、生物醫藥等研究產生海量數據,催生了大數據科學這一新的科研范式,將引起科研組織方式的深刻變化,并使知識的創造和應用更加緊密結合。
三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焦點,能源、環境、人口健康、海洋資源利用、宇宙開發等關系可持續發展的緊迫問題,迫使人類謀求科學突破和重大技術變革,正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驅動力。
四是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利用科技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,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競相推出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家競爭力計劃,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,更加重視通過科技創新來優化就業結構、驅動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國家競爭力。
五是產業科技、國家科技和學院科技三足鼎立、協同發展,世界各國都著眼于應對危機、掌握發展主動權,通過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對產業科技、國家科技和學院科技進行合理的布局和統籌安排。
六是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呈現出全球化競爭與加速流動的趨勢。科技先進國家繼續增強高技術壁壘,著力競爭全球最優秀的青年人才。新興國家紛紛推出科技創新政策和國家人才計劃,積極參與科技資源流動配置的全球化競爭。
白春禮表示,經研究綜合判斷,未來5~10年世界可能發生22個重大科技事件,例如:希格斯粒子是否存在將得到確認;中微子振蕩實驗有望加快破解“反物質消失之謎”;暗物質粒子的探測和研究可能取得突破;量子信息技術將成為下一代信息技術的先導和基礎;“人造生命”展現誘人前景等。未來5~10年中國可能發生的重大科技突破有19個,如:量子通信將可能率先取得重大突破;自主可控的基礎軟硬件平臺將產生重大突破;普惠計算(e-people)將取得重大進展;模塊育種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等技術將成為未來育種的重要手段;干細胞整體研究水平將進入國際第一陣營;生物醫藥實現局部跨越式發展等。
白春禮強調,基于上述判斷,中國需要在已有布局基礎上,加強或加快布局一批新的科技戰略重點。一是在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領域方向上,需要加快或加強布局的重大科技問題。如:制造業的資源高效清潔利用綠色過程研究,致密砂巖油氣和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評價方法及開發技術,大氣灰霾的成因與控制研究,新型疫苗研究等。二是在我國可能實現重大科技突破的領域方向上,需要加強布局和集中攻關的重大科技問題。如:量子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,材料設計與過程模擬計算,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,青藏高原地球系統的可持續性研究等。三是在世界可能發生的重大科技事件的領域方向上,需要加快或加強布局的重大科技問題。如:大力推動江門中微子實驗,暗物質暗能量的研究與探測,大數據科學平臺研究,腦認知科學重大問題研究等。